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同盟邻里兵戎相向,唐与新罗政权争夺之战爆发_唐朝_朝鲜半岛_西域

发布日期:2025-04-17 21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同盟邻里兵戎相向,唐与新罗政权争夺之战爆发_唐朝_朝鲜半岛_西域

7世纪上半期,朝鲜半岛诸政权长期处于战和交替的状态。新罗在百济和高句丽的夹攻下与唐朝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,不久唐罗同盟便告成立。公元660年和668年,唐朝联合新罗先后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,但之后双方为争夺百济、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产生了利益冲突,同盟关系彻底破裂,并最终爆发战争。战争结束后十大配资杠杆平台,新罗实现了“大一统”,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之上。

新罗唐朝联盟灭百济与高句丽

642年,百济义慈王“大举兵,攻取国西四十余城”。之后百济又与高句丽结为姻亲,双方筹谋欲夺取党项城。这不仅要吞并新罗领土,而且还欲阻绝新罗入朝之路。随后,新罗派出使臣向唐朝求援。最终,在唐朝的调节下,百济联合高句丽攻灭新罗的计划未能实现。

644年,唐太宗攻伐高句丽,并且诏诸军及新罗、百济、奚等分道出击高句丽,然百济不但不应诏,反而“征兵新罗,乘其间,袭取新罗七城”。

645年,唐朝诏新罗纂集士马,应接大军。在面对唐朝联合攻打高句丽的要求时,新罗与百济作出了不同的选择。新罗援助唐朝联合攻打高句丽,百济反而趁机攻打新罗。由此可知,百济与唐朝的策略、利益逐渐出现了矛盾。此后,百济更一度中断了与唐朝的往来,其离唐倾向越发明显。

展开剩余83%

唐高宗在对百济的诏书中提及,百济需将此前夺取的城池归还给新罗。如若百济仍一意孤行,唐朝就会对百济诉诸武力。与高祖时期务在和睦的劝告不同,高宗对百济的诏书中含有警告和威胁的劝诫,可见双方关系己经开始恶化。但是百济并未听从高宗的警告,随后更是断绝了与唐朝的往来,这使得唐朝对其戒心更甚,也为百济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
百济与唐朝关系恶化的同时,新罗与唐朝的往来却逐渐地密切起来。新罗积极吸收唐朝文化,强化与唐朝的交往,巩固与唐朝的联盟。

655年,百济联合高句丽再夺新罗30余城。之后金春秋遣使上表求救,‘太宗’深然之,许以出师。”新罗形势危急,与唐朝达成协议,约定共同对付百济和高丽。

在白江战役之后,百济彻底覆灭,倭国势力也从朝鲜半岛退出。唐朝开始不

间断地开展对高句丽的进攻,一步步地压缩高句丽的势力范围,但久攻平壤而不下。

688年,唐朝联合新罗灭亡了高句丽。然而此后双方就百济和高句丽的政权问题大大小小纠纷不断,矛盾直至不可调和,两国关系也日益恶化。

唐朝新罗同盟关系破裂

唐朝实现了征服高句丽的夙愿后,逐渐将百济故土纳入到安东都护府的统辖范围,以稳固其对朝鲜半岛的统治。至此,唐朝在整个朝鲜半岛地区设置府、州、县,将其纳入至统辖范围。

唐设立安东都护府后,其辖制范围包括辽东地区、百济故地以及高句丽南境,这引起了新罗的不满。在高句丽灭亡之后,新罗在朝鲜半岛“一家独大”,已不满足于控制部分百济故土。通过广泛传播佛教经典,‘对国言忠、对亲言孝,对子言慈,对友言信’,其成了拥护战争、打倒唐朝的理念。新罗军民在佛教的影响下,自主处理朝鲜半岛事务的意识更加强烈,以护国作为其宗旨,期望统领整个朝鲜半岛,双方矛盾日趋激化。

663年,吐蕃在吞并吐谷浑后,继续扩张领土至唐朝边境附近。唐朝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朝鲜半岛上,忽视了西域形势。

唐朝意识到了西域形势的严峻性后,派遣军队援助吐谷浑讨伐吐蕃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唐朝平定高句丽后,将主力军撤离半岛,仅留下“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”。唐朝的军事重心转移到西域,唐高宗甚至把安东都护薛仁贵从朝鲜半岛调离至西域战场,导致高句丽故地群龙无首,给了高句丽复国反叛势力可乘之机。

多次出现高句丽遗民叛逃情况后,进一步削弱了安东都护府的统治力量。

670年,新罗册封安舜为高句丽王,以此来招纳更多的高句丽遗民与唐朝相抗衡。新罗支持高句丽遗民的反唐运动,表明了其对唐朝在朝鲜半岛统治的不满,双方矛盾不可调和,战争一触即发。

唐朝新罗战争爆发

唐朝西域边疆形势持续恶化,新罗趁机率先对唐朝发动进攻。670年7月,新罗一举攻陷熊津都督府82城,唐罗战争正式爆发,同时也宣告了唐罗同盟的彻底破裂。

与此同时,唐朝与西域战事胶着。唐朝征讨西域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,吐蕃占领了安西四镇。唐朝在西域战场连连失利。唐高宗派遣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前往西域战场,之后派遣高侃为行军道总管、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,赶赴朝鲜半岛战场,从派遣将领职位的高低可知唐高宗更为重视西域战场的情势。

战争初期,唐室为西部强敌所牵制,不得己乃在东北方采取消极退守之政策。新罗有预谋、规模浩大的攻势,唐朝始料未及。唐朝无法同时重视东北与西北两个战场,故而将更多的兵力投入至西域战场,对朝鲜半岛采取消极防御措施。因此,战争初期,新罗在南面战场获得了“先发制人”的优势。

唐罗战争在朝鲜半岛存在两个战场,新罗在南面战场不断蚕食百济故地,北面战场联合高句丽遗民,争夺高句丽故地。战争初期,新罗在南面战场胜多败少,几乎占领百济全境,但在北面战场不敌唐军。在新罗的支持下,高句丽遗民开展大规模的复国反唐运动,唐朝派援军赶赴北面战场支援安东都护府,遏制住了新罗北扩的势头。

672年8月,新罗在石门之战中战败,且伤亡惨重。新罗在南北战场接连遭受失利,尤其是新罗在石门战役的惨败,使新罗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。672年9月,新罗文武王面对战事不利且唐军愈战愈勇的局面,只得向唐朝遣使请罪。

新罗主动献物进贡示好,唐朝接受了新罗请罪并立即停止了对新罗的进攻。文武王调整了对唐策略,通过遣使请罪,遏制住了新罗溃败势头,使新罗在战场局势转危为安。唐朝没有追宄新罗的责任,双方进入休战期,唐罗关系暂时出现缓和局面。

674年,新罗文武王“既纳高丽叛众,又据百济故地,使人守之”。此举再次激怒唐朝。随之,唐高宗任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,发兵讨伐新罗,新罗在军事上接连失利,文武王为避免覆灭厄运,再次遣使入唐朝贡请罪。

675年,唐朝应允金法敏的请和,命令李谨行撤兵并返回内地。之后,新罗再次发动对唐朝的进攻。

676年冬,新罗在所夫里州伎伐浦大败唐军。

678年,唐高宗试图再次出兵新罗,侍中张文璀抱病觐见皇帝上书:“新罗虽云不顺,未尝犯边,若又东征,臣恐公私不胜其弊”最终打消了高宗出兵征讨新罗的计划。

伎伐浦之战是唐朝与新罗爆发的最后一次大战,此后不见唐罗双方交战的记录,唐罗战争结束。

至此,新罗占领了百济全部故土和高句丽湏江以南之地,双方关系大体上稳定了下来。新罗统治者在战后致力于统一半岛的建设,将重心从对外战争转移到内部的政治建设上。

唐罗战争后结束了朝鲜半岛彼此纷争的局面,唐朝势力逐渐退出了朝鲜半岛,新罗实现了对大同江以南的统治,并以“统一国家”的面貌出现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中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
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_杠杆炒股app_股票加杠杆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